共 21 条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17
作者:
樊留博
[1
]
江毅卿
[1
]
王灵芝
[1
]
刘莹莹
[1
]
刘宝华
[2
]
机构:
[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
[2]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来源: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时间针灸学;
子午流注;
纳甲法;
中风后遗症;
偏瘫;
肌痉挛;
康复训练;
D O I: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3.0256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表面肌电图(s EMG)评价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循经取穴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步行能力、肌张力、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并采集与分析表面肌电图信号。结果两组治疗后Holden功能步行分级和改良Ashworth分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Holden功能步行分级和改良Ashworth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DS、FMA、BB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DS、FMA、BB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 EMG中H/M max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56 / 260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