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

被引:13
作者
周晓虹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中国经验; 中国体验; 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4.01.021
中图分类号
C91-0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包括社会学在内的现代社会科学是社会变迁或"现代性"的产儿,其内在的主要成就和基本规则大致都来自近代以来西方社会那场所谓从传统到现代的大变迁。变迁与社会科学的天然联系,决定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对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而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社会变迁,中国的转型对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又具有独特的学术意义。关注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切入中国社会的转型及其后果,是我们理解社会变迁的双重视角。这一学术关照或许能够使中国社会的转型避免沦为单纯的财富增长或GDP堆积,从而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提升这场变迁的精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再论中国体验:内涵、特征与研究意义 [J].
周晓虹 .
社会学评论, 2013, 1 (01) :14-21
[2]   社会建设: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 [J].
周晓虹 .
学术月刊, 2012, 44 (09) :5-14
[3]   孙本文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学 [J].
周晓虹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3) :1-22+242
[4]   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理解社会变迁的双重视角 [J].
周晓虹 .
天津社会科学, 2011, (06) :12-19
[5]   “中国研究”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意义 [J].
周晓虹 .
学术月刊, 2010, 42 (09) :5-13
[6]   中国研究的可能立场与范式重构 [J].
周晓虹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2) :1-29+243
[7]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价值 [J].
黄万盛 ;
刘涛 .
开放时代, 2009, (07) :142-158
[8]   现代性与中国经验 [J].
李培林 .
社会, 2008, (03) :2-6
[9]   “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 [J].
温铁军 .
开放时代, 2008, (02) :110-117
[10]   “中国模式”还是“中国经验”? [J].
李克钦 ;
史伟 .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06, (02)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