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水泥行业的物能代谢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25
作者
陈效逑
郭玉泉
崔素平
王志宏
左铁镛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3]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北京
[4] 北京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泥; 物能代谢; 环境影响; 时间变化; 空间差异;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7 []; X820.3 [环境影响评价];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北京地区水泥生产和使用过程的物能代谢及其环境影响进行研究。水泥生产过程物能代谢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从1949至2002年,水泥产量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扰动。水泥生产过程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包括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消耗大量的矿质原料和能源;排放CO2;造成环境酸化、人体健康损害和环境富营养化。水泥生产和使用过程物能代谢的空间格局分析显示,水泥产量和水泥生产过程环境负荷的空间差异非常显著。由于产地与使用地分布格局的明显错位,以及外地水泥的大量调入,2001年水泥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该年本地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在水泥最终产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2001年的砂石消耗量及其生态包袱的总和是该年本地水泥生产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及其生态包袱总和的4·2倍。由此可见,只有将物质流分析贯穿水泥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才能比较客观地揭示出水泥行业物能代谢及其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 [J].
陈效逑 ;
赵婷婷 ;
郭玉泉 ;
宋升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538-547
[2]   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J].
陈效逑 ;
乔立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1) :17-23
[3]   中国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的可持续及环境协调发展 [J].
陶有生 .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1999, (02) :21-24
[4]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选择及对策评价[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胡秀莲,姜克隽等著, 2001
[5]  
建筑材料[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符芳主编, 1995
[6]  
北京市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北京市统计局编, 1983
[7]   A preliminary material input analysis of China [J].
Chen, XQ ;
Qiao, LJ .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2001, 23 (01) :1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