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驱动研究综述

被引:9
作者
海春兴
周心澄
关文彬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学院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方式; 驱动;
D O I
10.13931/j.cnki.bjfuss.2005.01.013
中图分类号
S159 [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影响全球变化的因素之一,位于中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是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最为明显的地区。该文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对农牧交错带的实地调研结果,将引起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因素总结为三大类18个影响要素。各要素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均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驱动的因素均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有关。在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驱动方向和程度不同,这主要取决于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和具体农牧业生产过程。在社会发展中必须制定相关引导政策,利用不断进步的科技水平,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良性驱动,这种驱动的结果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土地资源得以持续利用,否则,将会导致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 [J].
任志远 .
干旱区研究, 2003, (03) :202-205
[2]   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 [J].
谈明洪 ;
李秀彬 ;
吕昌河 .
经济地理, 2003, (05) :635-639
[3]   陕北农牧交错带耕地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J].
孟庆香 ;
常庆瑞 ;
李云平 ;
寇宝平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131-135
[4]   农牧交错带典型偏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原因分析——以奈曼旗尧勒甸子村为例 [J].
赵杰 ;
赵士洞 .
中国沙漠, 2003, (01) :75-80
[5]   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 [J].
刘纪远 ;
刘明亮 ;
庄大方 ;
邓祥征 ;
张增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1031-1040+1058
[6]   生态脆弱带内部空间分异结构与脆弱度划分 [J].
孙武 ;
南忠仁 .
生态学报, 2002, (04) :445-451
[7]   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的空间分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J].
张军涛 ;
艾华 ;
于长英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3) :233-238
[8]   三江并流区少数民族社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J].
王金亮 ;
将连芳 ;
马剑 ;
何绍福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0, (04) :62-64
[9]   NECT上农牧交错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J].
石瑞香 ;
康慕谊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5) :700-705
[10]   生态脆弱带波动性、人口压力、脆弱度之间的关系 [J].
孙武 ;
侯玉 ;
张勃 .
生态学报, 2000, (03) :369-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