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集群主体知识联结的社会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5
作者
徐占忱 [1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2]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区域集群; 知识联结; 接近性; 社会生成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都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如有堆积而无集群的问题,以区域集群知识网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生成发展的社会条件的分析,认为空间本身具有丰富的社会属性,区域主体间在地理、社会和行业方面的接近性,是区域集群知识网络生成的重要社会性基础条件;区域集群知识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进一步地,通过复杂网络模型的模拟,分析了主体接近性耦合和互动交流对区域集群知识网络生成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在培育区域集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3+191 +19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全球性转变.[M].(英) 迪肯; 著.商务印书馆.2007,
[2]  
区位的经济学分析.[M].高进田;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M].(英)高登·克拉克(GordonL.Clark);(美)马瑞兰·费尔德曼(MaryannP.Feldman);(加)默瑞克·格特勒(MericS.Gertler)主编;刘卫东[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
[4]  
企业网络.[M].( ) 格兰多里;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浙江产业群.[M].朱华晟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6]  
地区优势.[M].(美)安纳利·萨克森宁(A.Saxenian)著;曹蓬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7]  
综观经济学.[M].(澳)黄有光著;张荣刚等译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8]   Knowledge flows through informal contacts in industrial clusters: myth or reality? [J].
Dahl, MS ;
Pedersen, COR .
RESEARCH POLICY, 2004, 33 (10) :1673-1686
[9]  
Networks; Dynamics; and the Small‐World Phenomenon 1.[J].Duncan J. Watt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9, 2
[10]   Informal networking [J].
Pyka, A .
TECHNOVATION, 1997, 17 (04) :20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