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重塑

被引:29
作者
戴翔 [1 ]
张二震 [2 ,3 ]
张雨 [4 ]
机构
[1] 无锡太湖学院
[2] 南通大学对外开放研究院
[3] 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4]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国际竞争新优势;
D O I
10.14114/j.cnki.itrade.2020.11.003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实施了"两头在外"国际大循环发展模式,在特定发展阶段是具备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的。更确切地说,既充分发挥了自身要素优势,也契合了全球要素分工演进的大势,符合经济学比较优势基本原理,从而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功,促进了国内市场发育发展。然而,当前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得上述模式局限性日益凸显,转向"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重塑竞争新优势,具体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需求引致创新作用、诱发高端价值链向国内转移作用、虹吸全球高端要素向国内集聚作用、发挥扩大进口产生的溢出效应、构建双向循环开放型经济体系作用等。而充分发挥上述具体作用机制,亟待在尽快打破市场分割推动市场一体化发展、以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为引领有序推动国内市场统一、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国际循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正确认识和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N].刘元春;.学习时报.2020,
[2]  
从当前经济形势看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N].黄群慧;.学习时报.2020,
[3]   地区全球价值链、市场分割与产业升级——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分析 [J].
盛斌 ;
赵文涛 .
财贸经济, 2020, 41 (09) :131-145
[4]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J].
习近平 .
中国政协, 2020, (16) :85+1-3
[5]   以双循环格局促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J].
李旭章 .
人民论坛, 2020, (23) :92-94
[6]   地区间生产分工与市场统一度测算:“价格法”再探讨 [J].
张昊 .
世界经济, 2020, 43 (04) :52-74
[7]   要素分工新发展与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战略调整 [J].
戴翔 .
经济学家, 2019, (05) :85-93
[8]   本土市场规模扩张如何引领价值链攀升 [J].
戴翔 ;
刘梦 ;
张为付 .
世界经济, 2017, 40 (09) :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