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住房类型分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GSS(2005)的分析

被引:45
作者
刘望保 [1 ]
闫小培 [2 ]
曹小曙 [2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关键词
住房类型选择; 社会分化; 住房产权分化; logistic回归模型;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3 [房地产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转型时期我国城镇居民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科层分配体制来获取个人住房,获取稀缺的住房资源的途径和机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住房不平等和社会分化。处于体制转型时期的中国城镇,制度、市场和家庭因素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中国城镇居民住房选择。以覆盖全国88个城镇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城镇部分)调查资料为基础,本文分析了转型背景下中国城镇居民住房类型分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城镇的住房自有率大幅度提高,其主要原因从1998年前的公房房改政策向1998年后住房市场化政策转变。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收入、户籍、单位性质、职业等变量显著影响住房选择,体现市场与制度对住房资源分配的双重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住房资源紧缺、住房价格高,居民住房承受能力差异较大,工作单位性质、户籍和家庭生命周期变量对住房选择的影响更显著。随着住房市场化进一步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地方政府应逐步放宽社会住房的享受标准,尤其是户籍限制条件;开发商应更关注社会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的家庭结构变化及其对居住偏好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949 / 96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 [J].
孟斌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57-1466
[2]   北京市居民住房需求结构分析 [J].
高晓路 .
地理学报, 2008, (10) :1033-1044
[3]   广州市过剩通勤的相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J].
刘望保 ;
闫小培 ;
方远平 ;
曹小曙 .
地理学报, 2008, (10) :1085-1096
[4]   单位制度变迁:透视中国城市转型的重要视角 [J].
柴彦威 ;
陈零极 ;
张纯 .
世界地理研究, 2007, (04) :60-69
[5]   转型期广州市居住迁移影响因素于户籍之间的比较 [J].
刘望保 ;
闫小培 .
地理研究, 2007, (05) :1055-1066
[6]   转型期广州市城市居民住房产权分异研究 [J].
刘望保 ;
闫小培 ;
曹小曙 .
热带地理, 2006, (04) :349-352+364
[7]   基于居民通勤行为分析的城市空间解读——以广州市典型街区为案例 [J].
周素红 ;
闫小培 .
地理学报, 2006, (02) :179-189
[8]   社会分层、住房产权与居住质量——对中国“五普”数据的分析 [J].
边燕杰 ;
刘勇利 .
社会学研究, 2005, (03) :82-98+243
[9]   北京市区居住环境的区位优势度分析 [J].
张文忠 ;
刘旺 ;
孟斌 .
地理学报, 2005, (01) :115-121
[10]   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内部迁居及相关空间行为——基于千份问卷调查的分析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研究, 2004, (02) :22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