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37年农业生产与收成、产量研究

被引:22
作者
刘克祥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关键词
农业生产条件; 经营规模; 耕作制度; 作物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1927─—1937年间,由于历史的积累,全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呈现继续恶化态势。1932年农业恐慌大爆发,最终导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破产。1935年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但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仍未恢复到农业恐慌前的水平。因为自然灾害频繁,损失惨重,农业收成不稳,土地产量起伏波动,但均低于“常年”水平。1931─—1937年的农业产量变化,呈现明显的马鞍形。1934年是鞍底,1932、1936年为鞍峰。但最高年份为1932年,而非通常说的1936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在下降,既大大低于清代前期的水平,也比20世纪20年代减少了将近一成。所有这些,都无法证明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112+316 +316-317
页数:5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清前期粮食的亩产量、人均占有量和劳动生产率 [J].
吴慧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3, (01) :43-48
[2]   清代前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J].
史志宏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3, (01) :49-53
[3]   阎锡山在山西施行的水政 [J].
李三谋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 (03) :102-109
[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主管水利机关概述 [J].
曹必宏 .
民国档案, 1990, (04) :125-127
[5]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导淮委员会和导淮工程 [J].
康复圣 .
民国档案, 1989, (03) :104-107
[6]   中国近代机灌事业的发展 [J].
咸金山 .
中国农史, 1989, (02) :45-52+97
[7]   民国时期甘宁青三省水利建设论略 [J].
罗舒群 .
社会科学, 1987, (02) :120-129
[8]  
中国农业的发展[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珀金斯(D.H.Perkins)著, 1984
[9]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许道夫 编, 1983
[10]  
地主罪恶种种[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钟志成编写,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