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模式对未来中国风速变化预估

被引:34
作者
江滢 [1 ,2 ,3 ,4 ]
罗勇 [1 ,2 ,3 ,4 ]
赵宗慈 [1 ,3 ,4 ]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
[4]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 近地层风速变化; 全球气候模式; 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 [地表风的变化];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之第三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WCRP/CMIP3)提供的,参加IPCCAR4的19个气候模式和国家气候中心为IPCC第五次报告研发的新一代气候模式(BCCCSM1.0.1)及模式集成,考虑高排放(A2)、中等排放(A1B)和低排放(B1)三种人类排放情景,预估21世纪中国近地层(离地10m)风速变化。预估结果表明:(1)21世纪全国平均的年平均风速呈微弱的减小趋势,且随着预估情景人类排放的增加,中国年平均风速减小趋势越显著。(2)冬季(夏季)全国平均风速呈减小(增大)趋势,人类排放量越多,冬季(夏季)风速减小(增加)程度越大。21世纪我国风速夏季(冬季)增大(减小)与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亚洲夏季风(冬季风)增强(减弱)有一定关系。(3)与20世纪末期(1980~1999年)相比,21世纪初期(2011~2030年)中国区域年平均风速A2情景下略偏小,A1B和B1情景下年平均风速无明显变化;21世纪中期(2046~2065年)和后期(2080~2099年),三种排放情景下中国年平均风速均比20世纪末期风速小。(4)21世纪初期、中期和后期均表现为冬季(夏季)平均风速比20世纪末期冬季(夏季)平均小(大)。(5)夏季中国中北部和东北地区风速偏大,其余地区风速无明显变化或略偏小;冬季除了东北北部和西藏东南部外,中国大部地区风速偏小。绝大部分地区超过50%模式一致地预估上述风速变化形式,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23 / 33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近50年中国风速变化多气候模式模拟检验 [J].
江滢 ;
罗勇 ;
赵宗慈 .
气象学报, 2009, 67 (06) :923-934
[2]   沙尘输送模式的不确定性分析 [J].
林彩燕 ;
朱江 ;
王自发 .
大气科学 , 2009, (02) :232-240
[3]   7个IPCC AR4模式对中国地区极端降水指数模拟能力的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J].
江志红 ;
陈威霖 ;
宋洁 ;
王冀 .
大气科学, 2009, (01) :109-120
[4]   未来20年中国气温变化预估 [J].
赵宗慈 ;
罗勇 ;
江滢 ;
徐影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05) :1-5
[5]   气候变化的归因和预估模拟研究 [J].
周天军 ;
李立娟 ;
李红梅 ;
包庆 .
大气科学, 2008, (04) :906-922
[6]   IPCC-AR4模式对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的情景预估 [J].
江志红 ;
张霞 ;
王冀 .
地理研究, 2008, (04) :787-799
[7]   气候系统模式对北极涛动的模拟 [J].
辛晓歌 ;
周天军 ;
宇如聪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2) :337-351
[8]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季风降水模拟的检验 [J].
张莉 ;
丁一汇 ;
孙颖 .
大气科学, 2008, (02) :261-276
[9]   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研究进展 [J].
张雪芹 ;
彭莉莉 ;
林朝晖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02) :174-185
[10]   IPCC AR4模式对东亚地区气候模拟能力的分析 [J].
许崇海 ;
沈新勇 ;
徐影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8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