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价值链分工位置、增加值收益及产业链分解

被引:10
作者
余丽丽 [1 ]
彭水军 [2 ]
机构
[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所
[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国内价值链; 分工位置; 增加值收益; 产业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测算分析了国内价值链下分工位置的决定因素及其与增加值收益的关系,考察了分工位置背后不同生产阶段的增加值流转情况,并识别了增加值收益及其流转的关键生产链条。结果表明:国内价值链正逐步拓展与深化,这将促进区域间经济联动,但分工位置与增加值收益率并不一定有明显的相关性;上游度主要由满足其他省份最终品需求的生产活动决定,下游度则由自身中间投入和国内进口中间投入共同决定;增加值收益的关键路径来自发达地区最终需求引致的自身生产,增加值流转的产业链条更加复杂化和隐蔽化,主要表现为东部发达地区对建筑业、服务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的最终需求,经过省际产业和贸易联系,引致河北、河南等省份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业的生产。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的概念、特征与政策启示 [J].
凌永辉 ;
刘志彪 .
经济学家, 2020, (06) :26-34
[2]   国内价值链、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 [J].
苏丹妮 ;
盛斌 ;
邵朝对 .
世界经济, 2019, 42 (10) :143-168
[3]   国内增加值率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余丽丽 ;
彭水军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 36 (06) :79-97
[4]   中国地区间收入差异变化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国内价值链视角的分析 [J].
段玉婉 ;
纪珽 .
管理科学学报, 2018, (12) :111-123
[5]   中国国家价值链:区域关联特征与增加值收益变化 [J].
潘文卿 .
统计研究, 2018, 35 (06) :18-30
[6]   全球价值链中产业“微笑曲线”存在吗?——基于增加值平均传递步长方法 [J].
倪红福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 33 (11) :111-126+161
[8]   中国地区差距及其纠偏: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视角 [J].
刘志彪 ;
张少军 .
学术月刊, 2008, (05) :49-55
[9]   Output Upstreamness and Input Downstreamness of Industries/Countries in World Production [J].
Miller, Ronald E. ;
Temurshoev, Umed .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017, 40 (05) :443-475
[10]   Measuring the Upstreamness of Production and Trade Flows [J].
Antras, Pol ;
Chor, Davin ;
Fally, Thibault ;
Hillberry, Russell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2, 102 (03) :41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