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制度变迁与集体认同的重构

被引:35
作者
田毅鹏
机构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单位制度变迁; 意识形态; 集体认同; 重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将单位制度置于工业主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会发现它实际上是在主流意识形态基础上建立的以形成整个社会“一致性”为目的的制度安排。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单位制度发生剧烈变迁为背景,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集体认同”重构之问题应运而生。从宏观结构上看,主要表现为“国家—单位—个人”模式逐渐走向消解和“国家—初级社会群体—个人”模式的萌生。此外,社会成员的原子化、单位认同与社区认同间的复杂互动、公共精神生活空间的再造亦成为集体认同模式转换的关键问题。单位制度变迁的复杂性决定了“集体重构”进程的艰难。本土文化传统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思潮的冲击亦对集体认同重构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现代世界的起源[M]. 商务印书馆 , (美) 马克斯, 2006
[2]  
反思现代性[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 艾森斯塔特, 2006
[3]  
民族主义[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英)安东尼·史密斯(AnthonyD.Smith)著, 2006
[4]  
中国单位组织变迁过程中的失范效应[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李汉林, 2005
[5]  
我们是谁[M]. 新华出版社 , (美)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著, 2005
[6]  
现代民族主义演进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海斯(CarltonJ.H.Hayes)著, 2005
[7]  
资本主义精神[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里亚·格林菲尔德(LiahGreenfeld)著, 2004
[8]  
中国单位社会[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李汉林著, 2004
[9]  
转型:透视匈牙利政党—国家体制[M].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匈)玛丽亚·乔纳蒂(MariaCsanadi)著, 2002
[10]  
儒家与自由主义[M]. 三联书店 , 哈佛燕京学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