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丰枯与我国地震的相关分析

被引:22
作者
汤懋苍
张建
杨良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兰州
[3] 兰州
关键词
年径流量; 年地震场; 地温场; 黄河; 长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以宜昌站为代表)和黄河(先后以陕县和唐乃亥为代表)近百年的流量变化与当年我国地震的地理分布(地震场)关系密切,本流域出现强地震(最好是“地震群”),且流域的东、南方无地震(或仅有弱地震)是长江和黄河为丰水年的共同条件,华北的7级大震是使长江枯水的条件;祁连山区的6级以上强震是黄河枯水的条件,最后用两年的个例说明黄河、长江同为多水年的条件是南北地震带活跃,华南无地震;同为少水年的条件是南北地震带中无强震,华南、华北地震强,分析表明:地震活跃区与3.2m地温距平的高温区是基本一致的。
引用
收藏
页码:889 / 8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近30年来青海湖水位的年际变化 [J].
汤懋苍 ;
高晓清 ;
张建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2, (06) :524-527
[2]   我国土壤热流场及与深层大地热流场的比较 [J].
汤懋苍 ;
董文杰 ;
王宝林 ;
张建 .
地球科学进展, 1991, (04) :10-17
[3]   地温突升与短期气候变化初探 [J].
汤懋苍 ;
张建 .
高原气象, 1990, (04) :364-370
[4]   强地震影响年降水量的统计分析 [J].
汤懋苍 ;
胡宗海 .
西北地震学报, 1990, (01) :19-29
[5]   10年(1975—1984)汛期降水预报小结 [J].
辛坚十 .
高原气象, 1985, (04) :37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