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分析

被引:4
作者
刘耀彬
符勇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江苏徐州
[3] 江苏徐州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GIS; 经济发展; 合成方法; 地域差异; 湖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收集湖北省各市州1994~2000年经济发展数据及其相关数据,利用GIS常用多层面复合分析和大样本数理统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北省近6年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规律。其结果显示:湖北省各市州的经济发展的组合方式及综合指数在地域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根据一定经济发展原则将湖北省17个市州近6年的经济发展分为劳动效益促进发展型、结构效益推拉发展型和综合发展型等3种经济发展地域组合类型;在计算其综合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叠加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湖北省各市州的3种经济发展地域组合类型与其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地域分布上并没有很好对应的这一事实。最后,利用灰色关联法将人均GDP和综合指数的各自地域分布作了关联分析,其得出的关联度较大,表明此种研究可行性较强。此研究结果可望为该地区的地域开发及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上海都市工业区经济规模评价及其优化研究 [J].
谷人旭 ;
许波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1) :1-4
[2]   地域分异的灰色聚类方法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J].
黄劲松 ;
周生路 ;
彭补拙 .
地理科学, 2001, (06) :525-530
[3]   三峡库区土地持续利用潜力与途径模式 [J].
刘彦随 ;
冯德显 .
地理研究, 2001, (02) :139-145
[4]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 [J].
刘芳 .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1, (02) :44-47+56
[5]   中国黄海沿岸地区环境与社会经济地域关联分析 [J].
栾维新 ;
王茂军 ;
张学霞 .
地理研究, 2001, (01) :40-47
[6]   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J].
汤国安 ;
赵牡丹 .
经济地理, 2000, (05) :1-4
[7]  
区域发展规划论[M]. 科学出版社 , 方创琳著, 2000
[8]  
中国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SSDA)[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金华著, 2000
[9]  
区域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周起业等 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