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的理性化建构探析

被引:21
作者
陈发桂
机构
[1]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法学教研部
关键词
基层维稳; 运行机制; 理性化建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5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维稳问责机制的日益强化与公众利益诉求的日益凸显,导致基层维稳运行机制朝着非理性方向发展,正面临着运行成本非理性、运行行为非理性和运行目标非理性的困境。建构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的理性化,需要改变目前基层政府直管的维稳模式,实现基层维稳主体的多元化;改变维稳的压力型模式,形成激励型维稳运行机制;扩大公众利益诉求的表达空间,将基层维稳的目标从静态稳定转变为动态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策略优化 [J].
陈发桂 .
党政论坛, 2010, (07) :26-28
[2]   政治宽容:现代政治的一种普适调节机制 [J].
丁友文 .
浙江学刊, 2010, (01) :160-163
[3]   “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6) :105-121+244
[4]   治理群体性事件与加强基层政府应对能力建设 [J].
肖文涛 .
中国行政管理, 2009, (06) :118-123
[5]   用“参与”消解基层“选择性治理” [J].
吴理财 .
南风窗, 2009, (02) :47-49
[6]   我国公民有序参与:语境、分歧与共识 [J].
孙柏瑛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9, (01) :65-71
[8]  
社会学概论新修[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杭生 主编, 2002
[9]  
降低社会管治成本才能长期稳定 .2 周兼明. 凤凰周刊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