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视野下的农村青年婚配难解读——来自辽东南东村光棍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41
作者
何绍辉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词
社会排斥; 婚姻挤压; 婚姻排斥; 婚姻市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1 [恋爱、家庭、婚姻];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农村青年婚配难是各种结构性因素与非结构性(场景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出生性别比失衡、婚姻梯次和年龄结构差等是导致农村青年婚配难的结构性因素,而个人条件、经济基础、思想观念和社会关系网络等则是引致农村青年婚配难的非结构性(场景性)因素。本文基于辽东南东村光棍现象的实地调查,通过引入社会排斥理论,对农村青年婚配难现象的非结构性因素展开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身体排斥、身份排斥、经济排斥、观念排斥和社会关系排斥等是导致农村青年婚配难的主要排斥机制。婚姻排斥作为一个集场景性与结构性相结合的分析性框架,是我们理解和解释婚配难、婚姻市场失衡等问题的新的理论视角。农村青年要想顺利地进入婚姻市场,青年自身、基层组织和国家必须"力所能及"地克服和消除社会排斥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 [J].
王立业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79-83
[2]   从择偶坡度分析城市女性的婚姻挤压——以深圳市为例 [J].
易松国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 (03) :77-81
[3]   欧洲的社会排斥理论与反社会排斥实践 [J].
熊光清 .
国际论坛, 2008, (01) :14-18+79
[4]   中国的男孩偏好和婚姻挤压——初婚与再婚市场的综合分析 [J].
李树茁 ;
姜全保 ;
伊莎贝尔阿塔尼 ;
费尔德曼 .
人口与经济, 2006, (04) :1-8
[5]   社会断裂、社会排斥与和谐社会 [J].
张兴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1) :49-51
[6]   失业与社会排斥:一个分析框架 [J].
曾群 ;
魏雁滨 .
社会学研究, 2004, (03) :11-20
[7]   我国婚姻市场挤压的决定因素 [J].
任强 ;
郑维东 .
人口学刊, 1998, (05) :24-30
[8]   婚姻市场理论研究──兼论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婚姻市场 [J].
郭志刚 ;
邓国胜 .
中国人口科学, 1995, (03) :11-16
[9]   高出生性别比及其婚姻后果 [J].
李南 .
中国人口科学, 1995, (01) :16-20
[10]   北京城市非婚姻状态居民结婚难易程度分析 [J].
陈再华 .
人口研究, 1994, (04) :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