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的少数民族生育率及其生计方式变迁研究

被引:3
作者
薛继亮
机构
[1]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生育率; 生计变迁; 少数民族;
D O I
10.14129/j.cnki.forwordposition.2015.01.023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在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本文利用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的调查数据,对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和壮族的生育率和生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由于巨大的抚养成本和就业压力,生育率的下降刺激牧民结合已有的生计资本改变生计策略,促使少数民族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变,进而带来了牧民收入的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气候变化对农牧民生计影响及适应性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 [J].
刘华民 ;
王立新 ;
杨劼 ;
梁存柱 ;
王炜 .
资源科学, 2012, 34 (02) :248-255
[2]   论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和生育观的新变化 [J].
王志远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39 (04) :65-67
[3]   甘肃土族生计结构变迁探析 [J].
田俊迁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3 (03) :69-74
[4]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分析 [J].
黎洁 ;
李亚莉 ;
邰秀军 ;
李聪 .
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5) :29-38+96
[5]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为例 [J].
杨云彦 ;
赵锋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03) :58-65+111
[6]   改革开放30年少数民族生计模式变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那门壮族村的田野报告 [J].
秦红增 ;
毛淑章 .
思想战线, 2009, 35 (01) :32-36
[7]   少数民族现代化与赫哲族农户生计转型:一个分析框架 [J].
张丙乾 ;
靳乐山 ;
汪力斌 ;
李小云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0 (04) :79-84+122
[8]   水族传统生计方式及其变迁 [J].
蒙爱军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3) :41-45
[9]  
瑶族农民的生计转型调查研究——以广西大化县七百弄布努瑶为例[J]. 秦红增,唐剑玲.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10]   对少数民族生育率变动下的生育文化研究——以珞巴族为例 [J].
王春蕊 ;
李耀龙 .
黑河学刊, 2006, (06) :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