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量评估方法在低碳城市规划之应用

被引:93
作者
叶祖达 [1 ,2 ,3 ]
机构
[1] ARUP奥雅纳咨询服务公司
[2] 香港规划师学会
[3]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碳排放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TU984.115 [];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81303 ; 083302 ;
摘要
城市是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行动平台和载体,对城市进行碳排放审计是实施低碳城市规划工作必需的科学数据基础。然而,不少城市本身对其二氧化碳排放的基线分析、未来情景比较、减量方法和范畴等都还没有可以直接应用到城市规划编制流程的科学分析方法和工具。文章尝试把有关现有能源规划研究模型发展为城市空间规划方法。以碳排放模型Kaya公式为基础,分别从建筑部门、交通部门、工业部门、能源部门对模型进行分解。建议的模型可以把能源需求模块分解为三个部门:建筑部门、交通部门和工业部门。根据常规模式和低碳模式的分析,得到各部门在各模式下的能源使用结构和量。并根据IPCC对于各类能源的排放强度定义的缺省值,计算出各部门在常规模式和低碳模式下的2020年总的排放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J].
叶祖达 .
城市规划, 2009, 33 (09) :31-37+51
[2]   城市规划:从“碳足迹”开始 [J].
叶祖达 .
建设科技, 2009, (15) :46-48
[3]   经济发展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影响 [J].
高卫东 ;
姜巍 ;
谢辉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8 (02) :296-299
[4]   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J].
刘传江 ;
冯碧梅 .
学习与实践, 2009, (01) :49-55
[5]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J].
金乐琴 ;
刘瑞 .
经济问题探索, 2009, (01) :84-87
[6]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7]   A Shapley decomposi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without residuals [J].
Albrecht, J ;
Francois, D ;
Schoors, K .
ENERGY POLICY, 2002, 30 (09) :72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