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理论及其验证

被引:142
作者
刘元春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微观效率; 宏观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1 [国有企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在一个充满“次优问题”的世界中 ,宏观效率与微观效率并不一致。以往学界大都从新古典微观分析框架出发对国有企业做出非效率的判断 ,忽视了国有企业制度安排在宏观上的战略意义。然而从宏观上看 ,在实行后赶超战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国有企业可以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制度安排 ,可以成为“技术模仿、技术扩散和技术赶超”的中心 ,可以充当转型期“宏观经济的稳定者”、“社会福利和公共品的提供者 ,因而在宏观上是有效率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81+206 +20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工业企业财务业绩恶化趋势的现实及理论解释 [J].
卢荻 ;
郑毓盛 .
经济研究, 2000, (07) :39-47+79
[2]   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在1995~1997年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表现 [J].
邢俊玲 ;
俞肖云 ;
何平 .
统计研究, 1999, (10) :3-10
[3]   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对中国10个大城市508家企业的调查 [J].
李培林 ;
张翼 .
中国社会科学, 1999, (05) :41-56+205
[5]  
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M]. 中国发展出版社 , (美)尼古拉斯·R.拉迪(N.R.Lardy)著, 1999
[6]  
Chinese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Trends, Measurement Issue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J] . Gary H. Jefferson,Thomas G. Rawski,Yuxin Zheng.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 199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