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德钦县高山、亚高山草甸的人为干扰状况及其后果

被引:18
作者
包维楷
吴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四川 成都
关键词
高山亚高山草甸; 人为干扰; 可食生产力; 过度放牧; 草场退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6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稳定性];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调查研究了德钦县高寒灌草甸所承受的人为干扰状况及其后果。结果表明,干扰体中牲畜放牧是澜沧江流域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中干扰强度最大、频率最高、干扰时间最长、影响后果最严重的人为干扰。过去14年来放牧干扰强度明显增强,牲畜种群数量增加了8.51%,尤其是牦牛(犏牛)增加了16.79%,对草甸生态系统的压力愈来愈大,给德钦草地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草场利用面积14年来虽然增加了约15%,但草地总可食生物量却下降了1.7%。其中,高山灌草甸可食生物量分别下降了28.4%和21.9%,亚高山地段的林间草地、疏林草地、亚高山灌丛草地分别下降了12.6%、17.2%和6.9%,生态系统生产力退化明显。草场整体呈退化趋势,局部退化已经相当严重。长期过牧已经导致了一些退化指示植物如鸢尾、橐吾、高山大戟在德钦县形成占优势的群落类型,虽增加了德钦草甸群落的多样性,但降低了草地物种的多样性,引起了德钦畜牧业产品的减少,导致近年来德钦县肉、奶等畜牧产品产量明显下降,严重限制了德钦草地畜牧业系统的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 / 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澜沧江上游德钦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及其特点 [J].
包维楷 ;
吴宁 ;
和绍春 ;
阿追 ;
革玛江初 ;
杨沛芳 ;
忠永次里 .
山地学报, 2001, (03) :226-230
[2]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 [J].
包维楷 ;
王春明 .
山地学报, 2000, (01) :57-62
[3]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J].
包维楷 ;
刘照光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1999, (03) :2-8
[4]   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山森林草甸植被地理格局的成因探讨 [J].
吴宁 ;
刘照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8, (03) :290-297
[5]   生态学中的干扰理论与应用实例 [J].
魏斌 ;
张霞 ;
吴热风 .
生态学杂志, 1996, (06) :51-55
[6]  
云南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云南植被》编写组,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