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与理论结构探讨

被引:313
作者
刘炜 [1 ]
叶鹰 [2 ]
机构
[1] 上海图书馆
[2]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数字化; 数据科学; 可视化;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D O I
10.13530/j.cnki.jlis.170020
中图分类号
G250.7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
学科分类号
1205 ; 120501 ;
摘要
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正在人文学科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其在方法论层面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性和跨界融合现象,被称为数字人文的方法共同体。该共同体由一整套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所支撑,正在影响形成中的数字人文的理论结构。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数字化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VR/AR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理论结构涉及结构化或再造人文、数据化或计算人文、可视化或形象人文、拟实化或增强人文、智慧化或扩展人文,应用覆盖资源富集、知识重构、场景重建、增强艺术等。目前,在宏观层面对数字人文整体方法论和理论结构的研究还不多见,这方面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数字人文的整体性发展,并促进跨领域的研究,从而增进数字时代人文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国际数字人文研究特征与知识结构 [J].
周晨 .
图书馆论坛, 2017, 37 (04) :1-8
[2]   中国历史地理数据在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中的开放应用研究 [J].
夏翠娟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 43 (02) :40-53
[3]   Smart Data for Digital Humanities [J].
Marcia Lei Zeng .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7, 2 (01) :1-12
[4]   数字人文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领域分析 [J].
柯平 ;
宫平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6, 42 (06) :13-30
[5]  
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方法:西方研究现状及展望[J]. 戴安德,姜文涛,赵薇.山东社会科学. 2016(11)
[6]   国内外数字人文领域研究进展分析 [J].
高胜寒 ;
赵宇翔 ;
朱庆华 .
图书馆杂志, 2016, (10) :9-18
[7]   面向人文研究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J].
刘炜 ;
谢蓉 ;
张磊 ;
张永娟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6, 42 (05) :29-39
[8]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首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会议综述 [J].
朱本军 ;
聂华 .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 34 (05) :16-21
[10]   数字人文中的文本挖掘研究 [J].
郭金龙 ;
许鑫 .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2, 30 (03)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