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的历史类型、现实模式和未来发展

被引:27
作者
王景新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乡村建设; 历史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我国的乡村建设兴起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以知识分子为先导、社会各界参与的救济乡村运动。乡村建设的理念及实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宝贵思想材料和历史经验。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陈翰笙、薛暮桥等所代表的“中国农村派”对我国乡村革命和建设进行了艰苦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改良运动被土地改革、互助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所代替,尽管有失误,但十多年间我国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成果辉煌,不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其中蕴藏的丰富的理论营养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有重大指导意义。新世纪,我国多种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在各地悄然兴起,其中政府推动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而呈现区域差异。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公共财政供给与私人和村社自愿供给相结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重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其利益格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合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组织资源等最具紧迫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3+59 +5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晏阳初传略.[M].晏鸿国编著;.天地出版社.2005,
[2]  
中国乡村研究.[M].黄宗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这里创造着绿色的小康.[M].柳树滋著;.人民出版社.2004,
[4]  
中国乡村研究.[M].黄宗智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
[5]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世纪变革.[M].王景新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6]  
晏阳初传.[M].吴相湘著;.岳麓书社.2001,
[7]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M].郑大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  
卢作孚文集.[M].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  
梁漱溟先生纪念文集.[M].梁培宽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
[10]  
解放前的中国农村.[M].陈翰笙等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