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我国旱涝36年周期及其产生的机制
被引:61
作者
:
王绍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
王绍武
赵宗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
赵宗慈
机构
:
[1]
北京大学
来源
:
气象学报
|
1979年
/ 01期
关键词
:
旱涝;
上海;
沃克环流;
南方涛动指数;
赤道地区;
哈得来环流;
海平面气压;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海温;
水温;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分析了近五百年旱涝资料,发现我国东部存在36年左右的周期,长江下游地区尤其明显。进一步研究了近百年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发现赤道中太平洋地区36年周期最突出,并且与旱涝的周期变化有密切关系。利用近期的海温资料及以前不同作者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旱涝36年周期变化机制的模式:当赤道中太平洋海面温度偏低时,相应赤道中太平洋海乎面气压偏高,澳洲附近气压偏低,对应南方涛动指数偏强,沃克环流强,哈得来环流东弱西强,北半球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弱西强且西伸、位置偏南,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偏涝;反之则偏旱。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3
页数:10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