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干预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入选2007年5月28日至2008年3月26日因ACS入院,行冠脉造影(CAG)证实为临界病变(血管直径狭窄40%~70%)患者72例,根据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的罪犯病变最小血管腔面积小于4mm2作为介入干预的标准,分为介入治疗组(n=42)和非介入治疗组(n=31)。所有入选患者给予抗血小板、降脂药物治疗,并抽血检测MMP-9、hs-CRP。于入选后的第12个月给予临床随访,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情况,并再次检测血浆MMP-9、hs-CRP。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前介入治疗组hs-CRP高于非介入治疗组[(4.62±1.06)mg/Lvs.(3.48±0.70)mg/L,P=0.046],治疗12个月后,非介入治疗组与介入治疗组hs-CRP未见显著差异[(0.46±0.23)mg/Lvs.(0.39±0.07)mg/L,P>0.05]。治疗前介入治疗组MMP-9高于非介入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18±467)ng/Lvs.(2192±461)ng/L,P=0.512]。治疗12个月后,非介入治疗组MMP-9水平却高于介入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1773±479)ng/Lvs.(1508±286)ng/L,P>0.05]。结论:尽管临界病变ACS患者介入治疗组初始hs-CRP、MMP-9水平更高,但两组随访12个月均无不良事件。介入治疗组较非介入治疗组hs-CRP、MMP-9水平降低更显著,提示对于不稳定状态的冠脉临界病变,早期介入干预可能获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