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系统碳循环:特征、机理与理论框架

被引:32
作者
赵荣钦 [1 ,2 ]
黄贤金 [2 ]
机构
[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碳循环; 碳储量; 碳通量; 二元碳循环; 生命周期; 城市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城市是地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的区域,城市系统碳循环在全球和区域碳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城市"自然-社会"二元碳循环的概念,探讨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的一般特征;分析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内部机理,主要包括:城市系统碳储量和碳输入/输出通量的主要过程和途径、城市系统碳储量、碳通量和碳流通的生命周期分析、城市系统碳输入和碳输出的类型划分等;提出了基于系统层次划分和碳流通过程的城市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框架,分析了城市自然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的主要碳流通过程和环节,构建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思路和理论框架;最后提出了城市系统碳循环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58 / 36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南京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分析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彭补拙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758-770
[2]   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管理研究进展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徐慧 ;
高珊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10) :1847-1859
[3]   Modeling the carbon cycle of urban systems [J].
Churkina, Galina .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8, 216 (02) :107-113
[4]  
An integrated urban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simulation model[J] . Marina Alberti,Paul Waddell.Integrated Assessment . 2000 (3)
[5]  
A LiDAR-based urban metabolism approach to neighbourhood scale energy and carbon emissions modelling .2 Christen A,Coops N,Kellett R,Crawford B,Heyman E,van der Laan M,Olchovski I,Tooke R.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