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56
作者
安韶山 [1 ]
张玄 [2 ]
张扬 [1 ]
郑粉莉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黄土丘陵区; 植被恢复;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7.06.013
中图分类号
S153.6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表聚性,0~20 cm土层中有机碳的含量均高于20~40 cm中有机碳的含量,不同植被群落下有机碳的含量大小为:大针茅群落>长芒草群落>铁杆蒿群落>百里香群落;(2)同一深度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是:0.5~0.25 mm与1~0.5 mm两个粒级中有机碳的含量最高,>1 mm的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有随粒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3)恢复年限对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影响很大,有机碳的含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与土壤团聚体的粒级和植被恢复的类型、年限等有明显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黄土高原不同土壤结构体有机碳库的分布 [J].
刘毅 ;
李世清 ;
邵明安 ;
张月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6) :1003-1008
[2]   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J].
赵世伟 ;
苏静 ;
吴金水 ;
杨永辉 ;
刘娜娜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3) :114-117
[3]   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结构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彭新华 ;
张斌 ;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2004, (04) :618-623
[4]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 [J].
王国梁 ;
刘国彬 ;
许明祥 .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01) :1-5
[5]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中表层土壤微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变化 [J].
李恋卿 ;
潘根兴 ;
张旭辉 .
土壤通报, 2000, (05) :193-195+241
[6]   黄土高原恢复植被防止土地退化效益研究 [J].
常庆瑞 ;
安韶山 ;
刘京 ;
王斌 ;
魏永胜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04) :6-9+44
[7]   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途径探讨 [J].
邹厚远 ;
关秀琦 ;
张信 ;
古晓林 .
草业科学, 1997, (01) :4-5
[8]   棕壤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有机质特性的研究 [J].
窦森 ;
张继宏 ;
须湘成 ;
陈恩凤 .
土壤通报, 1992, (02) :52-54
[9]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relation to climate and vegetation [J].
Jobbágy, EG ;
Jackson, RB .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0, 10 (02) :423-436
[10]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J] . J. M. Oades.Plant and Soil . 198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