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逻辑VS“人”的逻辑——论鲍德里亚与鲍曼消费社会理论范式之差异

被引:4
作者
营立成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关键词
消费社会; 鲍曼; 鲍德里亚; 符号; 消费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鲍德里亚与鲍曼都是消费社会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两位学者对消费社会的深刻分析与批判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核心概念相同,讨论内容相近,鲍德里亚和鲍曼的消费社会理论常常被看作同质性很高的分析体系,而鲜有研究注意到两位理论家的真正差异所在。实际上,两位理论家在此问题上应该说是同源异流。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侧重探讨物及其背后的符号性生产与内在的结构性逻辑,让"被消费着的符号"成为了贯穿理论的主题,而鲍曼的消费社会理论从"消费着的人"出发,既将消费社会的来临部分看作行动者的形塑结果,又特别关注在此过程中行动者的境遇、变迁及可能性,因而一切展开内容主要围绕"人"实现。这种差异既体现在两者对消费社会何以可能的分析里面,又表现在其对消费社会动力机制的考察中,也在两者对于消费社会的分层机制之展现中。整合鲍德里亚与鲍曼的消费社会理论范式,可以为中国的消费社会研究走出当前的误区提供一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刘少杰;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流动的生活.[M].(英) 鲍曼 (Bauman;Z.) ;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3]  
消费社会.[M].刘方喜; 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  
反鲍德里亚.[M].张一兵; 著.商务印书馆.2009,
[5]  
象征交换与死亡.[M].(法) 波德里亚 (Baudrillard;J.) ; 著.译林出版社.2009,
[6]  
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M].孔明安; 陆杰荣; 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
[7]  
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向.[M].夏莹;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8]  
理解鲍曼.[M].郑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  
20世纪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研究.[M].莫少群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  
被围困的社会.[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郇建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