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对国家稳定的影响

被引:34
作者
樊鹏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社会稳定; 社会结构; 社会意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就国家对基层社会稳定而言,西欧历史传统强调国家对阶级分裂与社会对抗的统治,形成了依赖行政集权与正规暴力机制维护稳定的模式;中国的历史传统则重视国家对具体民生需求的回应,形成了依靠官民融合、简约行政与多元化的机制维护稳定的模式,这是中国社会在常态情况下能够长期保持"低度强制"但"相对稳定"的关键。通过对古代中国、1949年建国后30年、改革开放前20年和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四个阶段的比较分析发现,随着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的发展,国家治理的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针对社会稳定面临的挑战,中国应当重视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2]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J].
陆铭 ;
陈钊 .
经济研究, 2004, (06) :50-58
[3]   城市治保会的现状分析 [J].
何亦新 .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02) :51-53
[4]  
治水[M]. 湖北人民出版社 , 罗兴佐, 2006
[5]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M]. 群言出版社 , 王卫平, 2005
[6]  
清代地方政府[M]. 法律出版社 , 范忠信, 2003
[7]  
改革发展与社会变迁[M]. 华夏出版社 , 厉以宁等著, 2001
[8]  
犯罪学通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康树华主编, 1992
[9]  
中国绅士[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李荣昌译, 1991
[10]  
The End of the (Mass) Line? Chinese Policing in the Era of the Contract[J] . Michael Dutton.Social Justice . 2000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