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双脊线的统计特征

被引:15
作者
占瑞芬
李建平
何金海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 北京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
[4] 南京
[5]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6] 北京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副高); 双脊线; 统计特征; 南北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4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双脊线的普遍性和若干统计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副高双脊线是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锁相特征和地域性.7月中旬到9月中旬,双脊线事件频繁出现在北印度洋中东部到北太平洋中部一带,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双脊线事件极其活跃.基于这一点,重点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双脊线的若干统计特征,指出大部分副高双脊线的生命史都非常短暂,但有些双脊线过程仍能持续较长时间;夏秋季是双脊线事件最频繁的阶段,而冬春季双脊线事件较少;西太副高双脊线事件也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而这种周期在70年代中期发生了明显的突变.此外,文中也探讨了西太副高双脊线事件与副高南北移动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及其对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二度梅”的影响 [J].
占瑞芬 ;
李建平 ;
何金海 .
气象学报, 2004, (03) :294-307
[2]   副热带高压研究回顾及对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0, (04) :500-512
[3]   副热带高压带断裂的动力学分析——地转作用 [J].
李建平 ;
丑纪范 .
科学通报, 1998, (04) :434-437
[4]   副热带高压结构及其同大气环流有关若干问题的研究 [J].
黄士松 ;
余志豪 .
气象学报, 1962, (S1) :339-359
[5]   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 [J].
陶诗言 ;
徐淑英 .
气象学报, 1962, (01) :1-10
[6]  
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动力学问题[M]. 科学出版社 , 吴国雄等著, 2002
[7]  
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的形成机理与预报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陶诗言等著, 2001
[8]   Condensation heating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in the Eastern Hemisphere [J].
Liu, YM ;
Wu, GX ;
Liu, H ;
Liu, P .
CLIMATE DYNAMICS, 2001, 17 (04) :32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