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诺贝特对高胆固醇喂养兔主动脉斑块面积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吴洁 [1 ]
赵水平 [2 ]
邓平 [2 ]
吴智鸿 [2 ]
机构
[1]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内科学; 非诺贝特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非诺贝特; 肿瘤坏死因子α; 斑块面积; 动脉粥样硬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5 [实验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利用高脂饮食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非诺贝特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两组:高胆固醇组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饲料4周;非诺贝特组在饲以高胆固醇饲料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30 mg/(kg.d)],共4周。另选择普通饮食12周兔(n=5)作为对照组。测定饲养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和饲养后的主动脉斑块面积。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结果非诺贝特组和高胆固醇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非诺贝特组与高胆固醇组相比主动脉斑块面积(52.81%±6.92%比76.30%±8.61%,P<0.01)、血管内膜厚度(28.45±5.68μm比76.18±11.25μm,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2.11±0.26 ng/L比3.86±0.33 ng/L,P<0.05)以及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量(0.31±0.05比0.56±0.07,P<0.05)均显著降低。结论非诺贝特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降低高胆固醇喂养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的再认识 [J].
范乐明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5, (03) :249-253
[2]   动脉粥样硬化——一种慢性炎症过程 [J].
徐也鲁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1, (02) :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