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心肌梗死

被引:2
作者
王金梁 [1 ]
王凤荣 [2 ]
机构
[1] 辽宁中医药大学
[2] 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辨证论治; 中医;
D O I
10.13194/j.jlunivtcm.2009.12.65.wangjl.031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coronary syndrome,简称AMI)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多年来是人类面临的头号杀手,中医对此病的病因病机已经有了系统的认识。目前,临床上将AMI辨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痰浊内阻、心肾阳虚、心阳欲脱、阴阳两虚等型,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方药分别论治。但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认为五脏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联系,治疗上不能管中窥豹,顾此失彼。笔者认为心与脾在五行中是母子关系,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治疗上,无论何种证型都应从脾论治。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4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临床经验 [J].
吴焕林 ;
陈海燕 ;
程康林 .
中医药学刊, 2005, (10) :1769-1770
[2]   蒲辅周临床制方遣药规律初探 [J].
陈新宇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0, (03) :43-44
[3]   黄芪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影响 [J].
曾治宇 ;
罗心平 ;
施海明 ;
范维琥 ;
戴瑞鸿 .
急诊医学, 1999, (03) :165-168
[4]   益气活血化痰法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 [J].
霍艳明 ;
郭维琴 ;
戴雁彦 ;
赵勇 ;
鲁卫星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 (02) :47-48
[5]   蒲辅周老中医医疗经验琐谈 [J].
蒲志孝 .
新中医, 1977, (05) :11-15
[6]  
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翁维良,于英奇整理,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