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识别与治理机制——两种基本合作社组织模式的比较

被引:45
作者
张滢
机构
[1] 温州大学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风险识别; 治理机制; 传统合作社; 新型合作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42 [经济联合体];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首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应用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对合作社的风险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治理机制的偏离失效决定了合作社风险的生成。两种基本合作社组织模式(传统合作社和新型合作社)在所识别的风险类别和风险等级上存在较大差异:传统合作社面临更大的竞争风险和人力资本风险,而新型合作社则面临更大的决策风险和行为风险。二者在产品市场风险、宏观经济政策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识别上有共同点。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 [J].
徐旭初 ;
吴彬 .
中国农村经济, 2010, (05) :43-55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问题研究 [J].
张满林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2 (03) :110-119
[3]   社员认知、利益需求与农民合作的制度安排分析——基于江苏的调研数据 [J].
孙亚范 ;
余海鹏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9 (02) :1-8
[4]   农业合作社的环境适应性分析 [J].
黄胜忠 .
开放时代, 2009, (04) :27-35
[5]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兼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J].
马彦丽 ;
孟彩英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5) :55-60+111
[6]   合作社与股份公司的区别与联系 [J].
苑鹏 .
教学与研究, 2007, (01) :13-17
[7]   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制度安排 [J].
黄祖辉 ;
徐旭初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4) :15-20+125
[8]   促进以农产品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的合作社的发展——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例 [J].
张晓山 .
中国农村经济, 2004, (11) :4-10+23
[9]  
风险管理[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孙星, 2007
[10]  
A comparison of models for strategic planning,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J] . Janos Acs.Theory and Decision . 198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