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类型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被引:116
作者
章卫东 [1 ,2 ]
李海川 [1 ,2 ]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
[2]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
定向增发新股; 资产注入类型; 利益输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72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1 ; 020204 ;
摘要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实现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2006-2007年间不同类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短期宣告效应和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短期累积超额收益率无显著差异,但投资者获得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与资产注入类型显著相关。当注入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的业务相关时,投资者获得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显著高于注入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的业务不相关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因此,可能存在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劣质资产进行利益输送的现象。本文用大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理论解释了上述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4+97 +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非公开发行、资产注入和股东利益均衡:理论与实证 [J].
黄建欢 ;
尹筑嘉 .
证券市场导报, 2008, (05) :26-32+42
[2]   资产注入、大股东寻租行为与资本配置效率 [J].
张祥建 ;
郭岚 .
金融研究, 2008, (02) :98-112
[3]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孙铮 ;
王志伟 .
会计研究, 2004, (12) :3-13+97
[4]   机会主义资产重组与刚性管制 [J].
陈信元 ;
叶鹏飞 ;
陈冬华 .
经济研究, 2003, (05) :13-22+91
[5]   Propping and tunneling [J].
Friedman, E ;
Johnson, S ;
Mitton, T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3, 31 (04) :73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