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无根性居住”:概念建构与解释逻辑

被引:11
作者
朱磊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农民工; 无根性居住; 主体性;
D O I
10.14112/j.cnki.37-1053/c.2014.01.022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当前学术界对于农民工居住现象的研究偏重于结构与制度的思维,而对农民工主体性的揭示及概念提炼上还有较大的空间。基于主体性的价值立场和文献理据建构了"无根性居住"概念,表述了不具备家庭生活功能、不融入社会关系网络、不享受社会权利、社会认同产生失调的居住特征,其本质是由于居住的多重价值被剥离所导致的个体与生活共同体的相互脱离。"无根性居住"在解释逻辑上要求把居住现象放置在社会关系重组、制度与政策调整、市场与资本扩张、主体性实践、社会认同重构等力量和过程"共同在场"的场域中,挖掘农民工的主体性实践与生存智慧,以拓展研究议题和学术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希望的空间.[M].(美)大卫·哈维(DavidHarvey)著;胡大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城市的世界.[M].(美)安东尼·奥罗姆(AnthonyM.Orum);陈向明著;曾茂娟;任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共同体与社会.[M].(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4]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6]   Job mobility of residents and migrants in urban China [J].
Knight, J ;
Yueh, L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4, 32 (04) :637-660
[7]   城乡结合部非定居性移民的“社区感”与“故乡情结” [J].
田毅鹏 ;
齐苗苗 .
天津社会科学, 2013, (02) :53-58
[8]   农民工群体的分化及其知识建构 [J].
陈文超 .
发展研究, 2013, (02) :100-106
[9]   农村流动人口研究的再思考——以身体社会学为视角 [J].
江立华 ;
王斌 .
社会学评论, 2013, 1 (01) :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