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的区域分异研究

被引:30
作者
马林静
王雅鹏
田云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2]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影响因素; 区域差异;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14.0019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采用2001-2010年选取的我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分析了动态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时空差异及变化源泉,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值—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的外生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10年内平均增长0.28%,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主销区呈现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损失并存,"双轨损失"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下降0.35%,平衡区受技术进步的恶化影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下降0.69%;中央惠农政策的实施对提高主产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显著作用,而对主销区和平衡区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人均粮食生产规模和种粮机械化水平对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负向影响,而对粮食主销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都为正向影响。对于粮食产销平衡区,人均粮食规模的扩大能够改善技术效率,但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有反向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有效提高粮食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农业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视角 [J].
彭代彦 ;
吴翔 .
经济学家, 2013, (09) :68-76
[2]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的不同粮食生产规模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关中农户为例 [J].
肖芸 ;
赵敏娟 .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15) :42-49
[3]   环境约束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 [J].
韩海彬 ;
赵丽芬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3) :70-76
[4]   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平衡机制探析 [J].
杨建利 ;
靳文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02) :129-134
[5]   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肖红波 ;
王济民 .
农业技术经济, 2012, (01) :36-46
[6]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变、地区差距及收敛性 [J].
曾国平 ;
黄利 ;
曹跃群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1, 27 (05) :31-38
[7]   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1978-2008 [J].
黄金波 ;
周先波 .
南方经济, 2010, (09) :40-52
[8]   中国农业效率TFP分解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区域差异的视角 [J].
宋马林 ;
杨杰 ;
杨力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0, 26 (03) :325-329
[9]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推进抑或效率驱动——一项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行业比较研究 [J].
李谷成 ;
冯中朝 .
农业技术经济, 2010, (05)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