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生产工具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9
作者
陈永正
机构
[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生产工具; 机器; 活劳动形式; 机器劳动; 生产自动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
D O I
10.13231/j.cnki.jnip.2015.05.009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马克思的生产工具思想包含着十分丰富的蕴意,他认为,生产工具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工具在本质上是人的外化功能体,机器的本质是代替人的技能,生产自动化是机器本质的充分表现,机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机器劳动"是机器时代的活劳动形式。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工具本质的认识可以引申出以生产工具演化为微观演化机制的马克思主义演化经济学,可以认为生产工具的本质是引起科技革命的最强大动力。马克思关于机器本质的认识是当代生产工具形成与演变的理论基础,机器的本质是从技能自动化向智能自动化演进的逻辑起点,而机器本质的扬弃将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命运。马克思的生产工具思想的传承需要发掘和重现"机器劳动"概念的理论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140 +1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论当代活劳动形式 [J].
陈永正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3, 29 (06) :4-10
[2]   论当代生产工具 [J].
陈永正 .
理论与改革, 2014, (06) :64-68
[3]   信息时代的劳动之我见——兼评非物质劳动思想 [J].
陈永正 .
桂海论丛, 2013, 29 (05) :48-53+2
[6]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研究综述 [J].
陆彦明 .
学术界, 2003, (02) :270-275
[7]   劳动工具演化论 [J].
王师勤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86, (04) :51-56
[8]   论劳动工具与劳动方式的变革及其社会历史后果 [J].
王鸿生 .
中国社会科学, 1986, (02) :83-96
[9]   生产自动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J].
唐家辉 .
哲学研究, 1985, (05) :39-45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