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退耕坡地工程治理与林草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6
作者
张海 [1 ]
张立新 [2 ]
柳江华 [1 ]
柏延芳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
关键词
坡地植被恢复; 林草优化配置; 土壤含水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21 [造林计划与实施];
学科分类号
090702 ;
摘要
为使黄土退耕坡地植被快速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性特点,结合坡地不同的工程治理措施,研究提出了以草为主,草、树间作的治理模式,解决了退耕坡地当年裸露地表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指出对于15°20°的坡地,以大台田+律艹草+经济林治理模式最好,当年植被盖度可达47.2%,4年后可达75.9%,土壤侵蚀量较对照下降34.30%;对于20°25°坡地,以隔坡梯田+律艹草+乔木生态林的治理模式最好,当年植被盖度可达33.9%,4年后达49.4%,土壤侵蚀量比对照下降67.04%;对于25°以上坡地宜采用大鱼鳞坑+冰草+灌木组合治理模式,当年植被盖度可达28.7%,4年后达36.3%,土壤侵蚀量比对照下降68.17%。三种模式均能有效地减轻雨滴对疏松表土的溅蚀,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和植被覆盖度,利于形成林草和谐共生的稳定群落。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混播草带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效应的研究 [J].
字淑慧 ;
段青松 ;
吴伯志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5) :61-65
[2]   沙棘-杨树混交林生物量、林地土壤特性及其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J].
崔浪军 ;
梁宗锁 ;
韩蕊莲 ;
杨建伟 .
林业科学, 2003, (06) :1-7
[3]   葎草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开发前景 [J].
刘生荣 ;
张海 ;
相建业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4) :368-371
[4]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J].
侯庆春 ;
韩蕊莲 .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02) :53-56
[5]   水土保持植被的有效盖度、临界盖度和潜势盖度 [J].
郭忠升 .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02) :60-62
[6]   黄土丘陵区林草植被快速建造的理论与技术 [J].
梁一民 ;
侯喜录 ;
李代琼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03) :1-5+22
[7]   莲草的开发利用 [J].
孟昭聚 .
饲料研究, 1995, (11) :22-23
[8]   高麦草种植带形成梯田的试验研究 [J].
J.K.Aase ;
J.L.PikulJr. ;
方子春 .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5, (04) :42-43
[9]   晋西北黄土区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的定量研究 [J].
王孟本 ;
李洪建 .
生态学报, 1995, (02) :178-184
[10]  
任继周主编.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