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科技创新能力演变及其构建机制研究

被引:10
作者
刘兰剑 [1 ,2 ]
应海涛 [1 ,2 ]
张田 [1 ,2 ]
机构
[1]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 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 科研投入; 基础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31.3 [];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截止到2017年,日本共有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0—2017年,平均每年一位,被学者称为"井喷"现象。基于日本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科技政策入手,分析了日本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的演变及其构建机制。结果发现:(1)1949年的大学改革对日本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90年代以后,推动作用减弱,企业接替大学成为推动日本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主要力量;(2)持续的科技经费投入是日本科技实力长期领先的根本动力;(3)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基础研究投入的不足,明显损害了日本科技进步的根基,企业开展的基础研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弥补;(4)产学官合作制度的建立是日本科技持续繁荣的重要平台;(5)日本的科学文化精神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文化基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33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日本,值得尊敬的创新巨人[J]. 阮晓东. 新经济导刊. 2016(05)
[2]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及问题分析 [J].
张明喜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 38 (02) :106-111
[3]   试论日本科学精神的内涵特征——以仁科室传统为例 [J].
唐永亮 ;
孙慕天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6, (05) :22-28+110
[4]  
技术政策与经济绩效[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英) 弗里曼, 2008
[5]  
战后日本大学史[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胡建华著, 2001
[6]  
"百年制造"与大道匠心 .2 钟超. http://news.gmw.cn/2017-03/03/content23877078.htm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