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气候生产力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被引:10
作者
姚克敏
刘梅
潘永地
高永刚
机构
[1] 南京气象学院环境科学系!南京,南京气象学院环境科学系!南京,浙江省温州市气象局!温州,黑龙江省伊春市气象局!伊春
关键词
水稻; 数值模拟; 气候生产力; 区划;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1999.02.006
中图分类号
S162.8 [气候与收获];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在水稻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杂交水稻种植区18省165站30 年逐旬光温整编资料,模拟并分析了早、中、晚稻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原因;利用模糊聚类分析,进一步对我国水稻种植区域作了气候生态类型区划,结果早季稻划分为七个类型区,中季稻和晚季稻可划分为六个类型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水稻计算机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之三——水稻群体光合生产的动态模拟模型 [J].
黄耀 ;
高亮之 ;
金之庆 .
中国农业气象, 1990, (01) :10-15
[2]   气象条件与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规律的研究(二)——气象条件与经济系数 [J].
姚克敏 ;
王志南 .
农业气象, 1985, (03) :6-11
[3]   水稻的气候土壤生产潜力估算 [J].
梁荣欣 ;
张瑞雪 .
自然资源, 1984, (02) :68-73
[4]   中国水稻的光温资源与生产力 [J].
高亮之 ;
郭鹏 ;
张立中 ;
林武 .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01) :17-23
[5]   东北地区水稻的农业气候生态 [J].
王书裕 .
农业气象, 1981, (02) :1-8
[6]   气候生产力的研究之一——气候生产力模式 [J].
龙斯玉 .
农业气象, 1980, (03) :9-14
[7]   我国水稻生产光温潜力的探讨 [J].
卢其尧 .
农业气象, 1980, (0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