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韧性水平的测度及提升路径

被引:26
作者
李刚
徐波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恢复”城市韧性; “学习”城市韧性;
D O I
10.16452/j.cnki.sdkjsk.2018.02.012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市韧性核心能力应包含"恢复"和"学习"两个层面。通过构建涵盖两个层面的指标体系对2005—2015年中国城市韧性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城市韧性整体水平不高,呈现"U"型变化,拐点出现在2011年。原因在于,2011年以前,灾后主要以恢复为主而忽视了学习层面的城市建设,导致二者背离程度逐渐扩大;之后随着居民对于灾害认识的加深和城市管理组织应对灾害时意识的转变,"学习"层面的城市韧性建设加速发展,缩小了二者之间的差距。为了不断提高中国城市韧性水平,应在加强"恢复"层面城市韧性建设的同时,推进"学习"层面城市韧性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9+116 +1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韧性城市:风险治理及指标建构——兼论国际案例 [J].
周利敏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2) :13-20
[2]   城市韧性:基于国际文献综述的概念解析 [J].
邵亦文 ;
徐江 .
国际城市规划, 2015, 30 (02) :48-54
[3]   城市韧性承洪理论——另一种规划实践的基础 [J].
廖桂贤 ;
林贺佳 ;
汪洋 .
国际城市规划, 2015, 30 (02) :36-47
[4]  
城市减灾:创建韧性城市[J]. 戴维·R·戈德沙尔克,许婵.国际城市规划. 2015(02)
[5]   Urban resilience and the recovery of New Orleans [J].
Campanella, T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2006, 72 (02) :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