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世界主义: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互动的分析框架

被引:17
作者
高奇琦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关键词
社群世界主义; 世界主义; 全球治理; 国家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自由世界主义是西方全球治理理论的元理论基础。自由世界主义将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割裂成两个单独的部分来进行讨论,这使得全球治理理论在实践和理论上都面临结构性的困难。基于中国传统的社群世界主义观念可以克服自由世界主义的缺陷。惠报是社群世界主义的行为逻辑,其与交易逻辑和权力逻辑有明显区别。动态向心体系是社群世界主义的内部结构。这种动态向心体系是分层次递进的。家庭、社区、国家和世界都建立在动态向心体系的基础上。友爱的世界是社群世界主义的结果状态。通过将家庭的爱向社区、国家和世界进行差序格局式的延展,全球治理中的冲突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减弱。社群世界主义主张,要在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向全球治理目标推进,同时,全球治理的价值要首先转化为国家内部的治理行为。全球治理的最终实现需要建立在各国的国家治理状况均等化的基础上。社群世界主义可以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些新理念系统化和理论化,同时也为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互动实践提供一种整体规划。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9+157 +157-15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周边外交的政策调整与新理念 [J].
陈琪 ;
管传靖 .
当代亚太, 2014, (03) :4-26+156
[2]   关于封贡体系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J].
陈志刚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6) :59-69+155
[3]   解构朝贡体系 [J].
张锋 .
国际政治科学, 2010, (02) :33-62+4
[5]   天下体系的一个简要表述 [J].
赵汀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10) :57-65+5
[6]   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 [J].
蔡拓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1) :94-106+207
[7]   中苏关系40年的历史教训 [J].
刘克明 .
东欧中亚研究, 2000, (01) :64-68
[8]   “华夷秩序”论 [J].
何芳川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6) :30-45
[9]   从民族主义到天下主义 [J].
盛洪 .
战略与管理, 1996, (01) :14-19
[10]  
“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N]. 方祥生.光明日报.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