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

被引:53
作者
周红梅
郭永玉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 探索; 承诺; 倒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ErikErikson首先提出自我同一性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描述,但没有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而Marcia则从复杂的自我同一性概念中析出两个维度,从而对自我同一性进行实证研究成为可能。随后的很多研究都把同一性发展归于个人因素,但这很难解释倒退现象,于是情境因素就被引入到同一性发展中来,现在许多研究者对于影响同一性发展的因素既有情境因素又有个人因素这一点已达成共识,并提出一些理论模型。与此同时,另有一些研究者希望探求到自我同一性这一构念与其它构念间的关系。同一性构念效度及其发展机制以及同一性构念与其它构念之间的关系仍是未来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J].
郭金山 ;
车文博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02) :51-55
[2]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J].
韩晓峰 .
人口学刊, 2004, (01) :34-39
[3]   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 [J].
郭金山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2) :227-234
[4]  
Global versus domain-specific statuses in identity research:a comparison of two self-report measures. Goosens L. Journal of Adolescence . 2001
[5]  
Identity development in context. Phinney J S,Goosens L. Journal of Adolescence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