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效率视角下的我国创新型城市效率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13
作者
周晶晶
吴思慧
沈能
机构
[1]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关键词
超效率DEA; 创新型城市; 效率评价; 长三角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效率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的BCC模型不能对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进一步分析,引入超效率DEA方法对我国长三角地区12个样本城市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南京、湖州、绍兴、宁波和苏州的效率尽管是相对有效的,但这几个城市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可以进一步通过增大投入来提高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果;而另外几个城市则位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而不是通过增加投入要素来提高产出。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1+82 +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超效率DEA的甘肃省城市效率演变特征 [J].
李恒吉 ;
陈兴鹏 ;
许新宇 ;
崔理想 ;
刘祎平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8 (05) :35-40
[2]   甘肃省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 [J].
杜英 ;
王士军 ;
张爱宁 ;
马巧丽 .
中国科技论坛, 2012, (03) :98-103
[3]   用超效率综合DEA模型来研究DEA有效性 [J].
吴文江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 42 (04) :158-165
[4]   创新型城市第四代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J].
李琬 ;
张玉利 ;
胡望斌 .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0 (01) :54-57
[5]   基于知识管理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J].
詹湘东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04) :117-121
[6]   我国东部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J].
侯风华 ;
赵国杰 .
科学管理研究 , 2008, (02) :21-23
[7]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 [J].
任胜钢 ;
彭建华 .
系统工程, 2007, (02) :87-92
[8]   基于专利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 [J].
刘凤朝 ;
沈能 .
管理评论, 2006, (11) :43-47+64
[9]   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区域创新体系竞争优势 [J].
陈昭锋 .
科技与经济, 2006, (04) :3-8
[10]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J].
杜辉 .
大连干部学刊, 2006, (02)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