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伽马模型的河南省生态空间辨识与格局优化

被引:5
作者
张驭航 [1 ,2 ]
李玲 [1 ,2 ]
王秀丽 [1 ,2 ]
路婕 [2 ]
李珊珊 [3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河南省土地整治与生态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空间; 模糊伽马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生态系统敏感性;
D O I
10.13869/j.cnki.rswc.20200615.001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生态空间的辨识与格局优化是保障区域内土地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为明晰研究区内生态空间整体格局,清查研究区整体资源清单,了解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现状,通过综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模型和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依托ArcGIS 10.5平台,根据研究区生态本底状况选择评价指标,基于模糊逻辑理论利用模糊伽马模型辨识生态空间,并提出了生态空间优化格局方案。研究表明:研究区域生态空间分为生态保护空间、限制约束空间、控制缓冲空间、优化开发空间4种类型,生态保护空间面积为13 668.7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限制约束空间面积为19 161.7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63%,控制缓冲空间面积9 434.6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72%,优化开发空间面积为122 480.7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34%。根据生态空间辨识结果提出研究区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方案,将研究区域划定为"三区、两带、3块",分别为太行山生态红线保护区、大别山生态红线保护区、伏牛山生态红线保护区;沿黄河生态保护带、沿淮河生态保护带;豫东平原生态保护块、豫西丘陵生态保护块和豫北丘陵生态保护块。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7+225 +2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对比 [J].
马孟枭 ;
张慧 ;
高吉喜 ;
鞠昌华 ;
王延松 ;
刘德天 .
生态学报, 2019, 39 (19) :6959-6965
[2]   城市生态空间多元综合识别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J].
张亮 ;
岳文泽 .
生态学报, 2019, 39 (17) :6460-6468
[3]   基于GIS的关键性生态空间辨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J].
谢花林 ;
姚干 ;
何亚芬 ;
张道贝 .
生态学报, 2018, 38 (16) :5926-5937
[4]   1988—2013年重庆市主城九区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J].
张骞 ;
高明 ;
杨乐 ;
陈成龙 ;
孙宇 ;
王金柱 .
生态学报, 2017, 37 (02) :566-575
[5]   基于生态红线划分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江西省为例 [J].
杨姗姗 ;
邹长新 ;
沈渭寿 ;
沈润平 ;
徐德琳 .
生态学杂志, 2016, 35 (01) :250-258
[6]   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 [J].
蒋大林 ;
曹晓峰 ;
匡鸿海 ;
蔡满堂 ;
黄艺 ;
尹春燕 .
资源科学, 2015, 37 (09) :1755-1764
[7]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空间衔接研究 [J].
龙花楼 ;
刘永强 ;
李婷婷 ;
万军 .
经济地理, 2014, 34 (05) :1-8
[8]   平顶山新区生态用地的识别与安全格局构建 [J].
周锐 ;
王新军 ;
苏海龙 ;
娄翼来 .
生态学报, 2015, 35 (06) :2003-2012
[9]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服务功能评价 [J].
孙文义 ;
邵全琴 ;
刘纪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3) :365-376
[10]   基于GIS与模糊逻辑法的川气东送管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J].
操丽 ;
邓清禄 ;
耿丹 ;
万飞 ;
谭剑 .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3, 20 (06) :38-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