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护性研究

被引:70
作者
尤士杰
杨跃进
陈可冀
高润霖
吴永健
张健
荆志诚
白东峰
王燕武
陈纪林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心肌; 通心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后患者心肌和微血管保护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机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成功实施PCI或溶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52例)和同时加服用通心络胶囊的治疗组(60例)。于发病后不同时间连续观察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室壁异常节段恢复状态、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并于6个月时与同位素心肌显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后(1)在通心络组中,1周、2周和1个月时异常室壁运动节段恢复率(分别为11.7%,18.1%和18.8%)较对照组明显高(分别为4.1%,8.3%和11.1%)(均P<0.05);6个月时通心络组的总恢复率高达7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2)1周、2周和1个月时通心络组LVEDV与对照组容积增加比率相当(均P>0.05);3个月和6个月时通心络组LVEDV增加比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3)治疗初,通心络组LVEF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后1周、2周和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月时和6个月时,通心络组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0.05)。(4)2DE的左心室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WMSI)治疗初通心络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通心
引用
收藏
页码:433 / 4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药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机制研究现状 [J].
贺运河 ;
陈镜合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 (03) :165-167
[2]   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J].
施海峰 ;
赵海燕 .
河北中医, 2000, (12) :944-945
[3]   通心络胶囊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J].
赵明中 ;
高承梅 ;
张宇洋 ;
汪家瑞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0, (03) :45-45
[4]   通心络胶囊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赵明中 ;
高承梅 ;
张宇洋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 (01) :39-41
[5]   中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J].
易慧智,吴伟康,侯灿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 (08) :509-511
[6]  
陈可冀医学选集.[M].[陈可冀著];陈维养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7]  
冠心病.[M].陈在嘉;高润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8]  
中医络病学说与心脑血管病.[M].吴以岭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  
通心络、卡维地洛及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A].张健;杨跃进;王庆胜;阮英茆;周燕文;徐新林;褚艳;唐熠达;陈羲;刘坤申;高润霖;.第二届中日韩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