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协商:内容与机制——基于四川省南部县A村的观察

被引:66
作者
吴晓燕 [1 ,2 ]
赵普兵 [1 ]
机构
[1]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
[2] 重庆师范大学公民道德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协商; 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减少和消除贫困,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之举,国家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以往粗放式的扶贫并未能帮助贫困人口真正走出困境、实现自我发展。基于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这种"私人订制"式的扶贫方式,要求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大大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协商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方法、手段,为扶贫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发动和参与、对话与沟通、反馈与纠错、原则与变通等多重机制对扶贫对象、扶贫标准、扶贫措施等内容进行具体协商,这无疑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强而有效的技术支持。将协商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以协商为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以精准扶贫促进协商更好地发展,使二者通过合作推进彼此不断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连片特困区政府减贫行为供需对接障碍与机制优化 [J].
郑瑞强 ;
徐元刚 ;
施国庆 .
青海社会科学, 2015, (03) :81-86
[2]   论中国的精准扶贫 [J].
汪三贵 ;
郭子豪 .
贵州社会科学, 2015, (05) :147-150
[3]   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 [J].
李鵾 ;
叶兴建 .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2) :26-33+54
[4]   论社会治理中的公众因素分析 [J].
周晓丽 ;
张璐 .
理论探讨, 2015, (01) :154-158
[5]   多维贫困“行动—结构”分析框架下的生计脆弱——基于武陵山区的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 [J].
李雪萍 ;
王蒙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53 (05) :1-9
[6]   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 [J].
邓维杰 .
农村经济, 2014, (06) :78-81
[8]   中国协商治理的基本特点 [J].
王浦劬 .
求是, 2013, (10) :36-38
[9]   连片特困地区扶贫中的跨域治理路径研究 [J].
刘筱红 ;
张琳 .
中州学刊, 2013, (04) :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