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外来人口聚集区:模式和发展趋势

被引:34
作者
翟振武 [1 ]
侯佳伟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2]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外来人口; 流动人口; 聚集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1 [人口政策与制度];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外来人口聚居区的出现和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它已成为北京外来人口生活居住的主要地区。2000年,北京市外来人口上万人的街道有102个,占到街道总数的30.4%,集中居住了74.4%的外来人口。外来人口高度聚集的情况短期内不会消失,并会随着北京的发展,形成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聚集区。聚集区可以按照内部结构划分为缘聚型和混居型,依照行业依托情况分为完全依托、半依托和无依托。从动态角度来看,社会实行最低工资限额并能让向上流动成为可能,无依托型外来人口聚集区或许会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中转功能之后,转型或消失。完全依托型和半依托型聚集区问题则只能从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分布及配套方面入手解决。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人口流动家庭化过程和个体影响因素研究 [J].
侯佳伟 .
人口研究, 2009, 33 (01) :55-61
[2]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J].
段成荣 ;
杨舸 .
人口研究, 2008, (03) :15-25
[3]   农村地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教育机会比较研究 [J].
杨菊华 ;
段成荣 .
人口研究, 2008, (01) :11-21
[4]   流动人口管理:北京市相关政策法规的演变 [J].
宋健 ;
侯佳伟 .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7, (03) :14-22+8
[5]   中国人口迁移的家庭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周皓 .
人口研究, 2004, (06) :60-69
[7]   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J].
刘海泳 ;
顾朝林 .
地理科学, 1999, (06) :497-503
[8]   北京市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特点、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对策 [J].
宋迎昌 ;
武伟 .
经济地理, 1997, (04) :71-75
[9]   对北京市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地成因及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J].
李银华 ;
张成格 .
北京警院学报, 1996, (02) :29-31
[10]  
社会流动和社会重构[M].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王春光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