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最优模式:家庭农场经营——兼谈发展家庭农场经营的对策

被引:34
作者
黄延廷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农地规模化; 模式; 对策;
D O I
10.14110/j.cnki.cn-37-1059/d.2013.10.014
中图分类号
F323.4 [集约耕种、多种经营、综合开发];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家庭农场经营与雇用制大农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家庭农场经营也有着适度的规模、有利于集约化经营、更能解决我国人地关系极为紧张的矛盾,因此,家庭农场是目前一个时期我国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的理想模式。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经营的制约因素有农地产权的排他性较弱、农地流转不能顺利进行、科技应用水平较低、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等。发展家庭农场经营可从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推进农地流转措施、加快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推广、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着力提高农民的素质、全面实施惠农政策等方面着手。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127 +127-1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产权正义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J].
杜明义 .
现代经济探讨, 2011, (06) :20-24
[3]   论经济发展中的双滞后与加快土地流转的新路径 [J].
孙自铎 .
江淮论坛, 2011, (01) :5-12+195
[4]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多元回归分析 [J].
李敏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 (01) :81-84+93
[5]   农地规模经营的历史进程和时机选择——基于台湾地区和日本的实证考察及其反思 [J].
唐茂华 ;
陈丹 .
长白学刊, 2009, (04) :99-103
[6]   国外农地规模经营的基本经验及其借鉴 [J].
陈丹 ;
唐茂华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 (04) :106-109
[7]   论马克思小农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 [J].
张新光 .
现代经济探讨, 2008, (03) :40-44
[8]   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两个理论问题 [J].
董正华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 (01) :145-152
[9]  
农业经济论.[M].(日)速水佑次郎;(日)神门善久著;沈金虎等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