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点”法律效力的西方样本与中国路径

被引:58
作者
纪格非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争点效力; 间接禁反言; 争点禁反言; 公文书;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3.03.013
中图分类号
D915 [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基于不同的制度基础,两大法系国家在争点效力的问题上,分别以"程序公正"和"真实性"为核心,形成了"间接禁反言"规则和"公文书的证明力"规则。制约不同的争点效力规则构建的因素包括:扩大争点效力范围与强度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节约诉讼资源;事实被探究和审理的深度与范围;利用先前诉讼资料的可能性;重新审理导致矛盾判决的可能性。我国在诉讼构造和事实的审理模式方面与大陆法系国家有更多的共性。因此,我国的争点效力规则应将重心置于"真实性"的基础上,坚持前诉"正确"的事实认定结果。在保证实体公正的基础上,追求事实认定结论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2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法院民事预决事实的效力及其采用规则 [J].
邵明 .
人民司法, 2009, (15) :93-97
[2]   预决事实若干问题研究 [J].
常廷彬 .
河北法学, 2008, (05) :136-142
[3]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11年重塑版)条解[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王进喜, 2012
[4]  
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胡军辉, 2011
[5]  
德国民事诉讼法基础教程[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德)汉斯-约阿希姆·穆泽拉克(Hans-JoachimMusielak)[著], 2005
[6]  
英国民事司法改革[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齐树洁主编, 2004
[7]  
民事诉讼法[M]. 法律出版社 , (日) 高桥宏志, 2003
[8]  
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沈达明编著, 2002
[9]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谢怀〓译, 2001
[10]  
日本新民事诉讼法[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白绿铉编译,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