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

被引:45
作者
卢国显
机构
[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距离; 社会地位; 制度; 社会和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社会距离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关系亲密或疏远的程度和等级。社会距离可分为主观社会距离和客观社会距离。距离的等级可分为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西方社会学认为,文化差异、隔离、居住时间、社会地位差异等因素都对社会距离的形成具有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属于远距离等级的泛泛之交,双方交往机会很少,主观距离比较大。大部分市民对农民工持排斥态度,双方交往具有非对称性。与西方社会距离研究相比,文化差异、地位差异和空间隔离等因素依然是影响农民工与市民社会距离的重要因素,制度限制或制度供给不足是影响社会距离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因此,缩短社会距离的主要对策是转变政策理念,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城市政策。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逐步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缩短文化差异,为和谐社会构建铺平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社群隔离及其测量 [J].
郭星华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6) :23-25
[2]   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 [J].
李强 .
社会学研究, 1995, (04) :63-67
[3]  
货币哲学.[M].(德)西美尔(GeorgSimmel)著;陈戎女译;.华夏出版社.2002,
[4]  
格奥尔格·齐美尔.[M].成伯清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5]  
社会学思想名家.[M].(美)科瑟(Coser;L.A.)著;石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6]  
西方美学史.[M].朱光潜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