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苯那普利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斑块破裂的作用
被引:2
作者:
彭侃夫
孟建中
吴宗贵
机构:
[1] 济南军区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2]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 济南
[3] 济南
来源:
关键词:
苯那普利;
动脉粥样硬化;
循环内皮细胞;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不稳定斑块破裂;
D O I:
10.16781/j.0258-879x.2003.07.045
中图分类号:
R543.3 [冠状动、静脉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高胆固醇饲喂的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破裂的影响。 方法 :34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 4组 ,对照组 (8只 )饲喂普通饲料 ;高脂组 (8只 )饲喂 1%胆固醇饲料 ;苯那普利组 (8只 )饲喂 1%胆固醇饲料及苯那普利 5 m g/ d;斑块破裂组 (10只 ) ,颈动脉球囊扩张损害后喂 1%胆固醇饲料 10周 ,造影证实斑块形成后 ,球囊扩张诱发斑块破裂 ,再随机分苯那普利治疗组和非治疗组 ,继续 1%胆固醇喂养 4周。实验前及实验后 5、10、14周分别抽血测血脂、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 WF)、循环内皮细胞 (CEC)计数。实验末处死大白兔 ,计算主动脉斑块面积。结果 :苯那普利治疗组较动脉粥样硬化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却明显减少 (P<0 .0 1) ,其血 v WF浓度亦明显降低 (P<0 .0 1)。斑块破裂组球囊扩张术前其血 v WF浓度进行性增高 (P<0 .0 1) ,CEC增高不明显 ,但术后非治疗组 CEC却显著增高 (P<0 .0 1) ,治疗组 CEC、v WF较非治疗组明显减少 (P<0 .0 1,P<0 .0 5 )。结论 :苯那普利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内皮功能有关 ;CEC、v WF特别是 CEC对不稳定斑块破裂可能有预测作用 ,苯那普利可能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98 / 801
页数:4
相关论文